今年的6月与7月,分别去了俄罗斯的冬宫和法国的卢浮宫,时别月把两月有余,除却旅途的辛苦,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,有些印象却时时在脑子闪现。留下了记忆的,是自己的感受。虽不见得能够准确评价,但确实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得到的。
不见得能够准确评价的原因在于,两宫的藏品都太富足,富足得自己深知,在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时间内,看到的只是冰山之角。所以,不评藏品如何精美,如何价值连城,如何盖世无双。只论我走过时,心里边想什么。
第一想,这若在现世,谁还有可能有这样的能力,集聚这样多世界的宝藏?这些宝藏目前都不再是个人所有了:始建于1764年俄国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的私人财产已于1911年的十月革命回到了人民手中;始建于1204年历经多次整修加建居住过50位法国皇帝的卢浮宫所承载的繁华于1792年法国大革命中国民议会宣布属于大众。它们都成了博物馆,得以为大众参观欣赏。
第二想,两宫都是极其富丽堂皇,集欧洲建筑、艺术、文物之瑰宝于一体,但两宫中透露的精神还是不太一样的。冬宫的金碧辉煌至今仍然保持着极致的巅峰,无论是给人以清新绿意的白色淡绿相间的外观,还是给人以逼人贵气感觉的宫内金光闪闪的镏金廊柱、屋顶,甚至是供给游客小憩的椅凳,无不显示了俄罗斯的贵族精神。卢浮宫相较而言,凝尘的外表给人以厚重,宫内或许在人潮如涌的参观者中摆放的艺术展品显得有些随意,除艺术品外,没有再引人留意的其它东西,显示出法国人的浪漫随意精神。
第三想,在冬宫,有一个人群特别吸引了我的注意,那是一些头发梳得一丝不苟、穿着讲究的老太太,她们在每个可能需要别人帮助问路的地方,恭候随时指引,无需帮助时,她们就安详地坐在座位上等候。她们让我想起的是有贵族精神的服务志愿者,但我没有询问她们是否是,只是在想要帮助的时候,向她们求助,并得到了她们的指点。她们有的能说英语;有的不能,就在地图上示意。在卢浮宫,也看到有类似功能的人群,但却随意得多了。
总体上,两宫有相同的地方,集看不完的丰富宝藏;相异之处便是俄罗斯人贵族精神、法国人的随意浪漫得到显现。
冬宫照片:
评论